我今生有幸,能遇明師 妙禪師父,引領我離開傲骨、壓抑、故作瀟灑的人生,

開啟我的大智慧,航向彼岸。

我過去非常喜歡蘇軾

其中最喜歡前赤壁賦,而寒食帖次之。

最近有空,重溫了這兩篇,當我還是學生時最愛讀的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自我來黃州,已過三寒食。年年欲惜春,春去不容惜。今年又苦雨,兩月秋蕭瑟。臥聞海棠花,泥污燕支雪。闇中偷負去,夜半真有力。何殊病少年,病起鬚已白。

春江欲入戶,雨勢來不已。小屋如漁舟,濛濛水雲裏。空庖煮寒菜,破竈燒濕葦。那知是寒食,但見烏銜紙。君門深九重,墳墓在萬里。也擬哭塗窮,死灰吹不起。

 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過去我對蘇軾在我心中的感覺,最大部分是來自於"定風波"裡的"回首向來蕭瑟處,歸去,也無風雨也無晴"

覺得這是一種人生歷練以後的自然自在

心生嚮往,而欽羨蘇東坡這種文人氣節。

且以為"莫聽穿林打葉聲,何妨吟嘯且徐行"是一種瀟灑

當然其中有很大部分原因,是因為在我入到 妙禪師父座下之前,過去的日子總是不堪

因此以為人生不也如此,如同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,客哀吾生之須臾,羨長江之無窮

蘇軾因為人生際遇而無可奈何,所以也只好享受眼前的美景,以及大自然帶來的一切美好感官,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,

改變不了已經歷盡各種現實社會打壓的事實,已經被貶謫放逐,心仍不放棄卻不得不放棄,也只能藉微醺故作瀟灑。

 

但真正到有一天我開悟了,對於種種外境皆能一次比一次地更自在以對了,我發現我再也不需要故作瀟灑。

當我再次重溫這幾篇文章時,我已經不與蘇先生起共鳴之心了,卻感嘆他沒有機會遇明師,了悟人生真相。

 

我曾以為也無風雨也無晴是一種自在狀態,現在卻發現,蘇軾寫這段時,不是自在,而是人生下坡到了一個點的時候的一種感悟

人生什麼都帶不走,好也一生,壞也一生

 

倒是突然覺得他弟弟"聰明"多了,修行去了

蘇軾就是對權力慾望執著太深,連寒食帖裡對於政治的慾望都還是表露無遺--君門深九重,墳墓在萬里。也擬哭塗窮,死灰吹不起。

我們後世雖說蘇軾是了不起的文人,褒多於貶

可我猜想,當世對他的看法,也許是個落魄政客

當世他可能到哪都遭受鄙棄,遭受打壓,流言蜚語滿天飛吧!!!!

看他最後被貶謫至海南島這種遭遇

我想他的心志,是當時跳到黃河也洗不清的了

同今日社會一樣,一個人就算再清再明,也有可能被輿論、謠言傷害,

從古至今,莫不如是。

而想起他與佛印的"八風吹不動,一屁打過江"這個小故事,我猜想也許他是個傲骨、講話直白的衝動型人物(?)

要不然,怎麼會一路被貶至海南島的呢?

 

可見,有才氣無用,看似福報卻總帶來負面影響

這世上,福禍相倚存

解脫這一切,唯有明師,是不二法門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geseg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